春日伊始,身边咳个不停的人又多了。3月30日,话题#百日咳今年13人死亡#引发热烈讨论。进入春季,一度被人类遏制的百日咳又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2月共报告百日咳17105例,比2023年12月多了7979例,是去年同期的近32倍。航空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窦志芳介绍,与普通感冒、流感、新冠等引起的咳嗽不同,百日咳会表现出严重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终止时伴有鸡鸣样的吸气声。一般来说,所有人群都易感,但1岁以内未完成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的婴儿易感性最强,严重病例也多见于婴幼儿。百日咳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前1~2天至病程3周内传染性最强,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百日咳早期表现看起来跟普通感冒没有太大区别,有时候甚至连发热都没有,整个病程可能几乎没有肺部体征。而一旦进展到急性期,病情发展迅速,严重可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有孩子因为咳嗽太厉害,导致眼睛球结膜出血、眼周淤血,最终确诊百日咳。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百日咳是什么?该如何去检测。百日咳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百日咳鲍特杆菌(Bordetellapertussis)引起。患者症状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有深长的“鸡鸣”样吸气性吼声为特征,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病程可迁延数个月左右,故称“百日咳”,百日咳曾是导致全球婴幼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效统计数据,2019年,全国百日咳报告病例数超3万例,报告病例以婴幼儿为主,同时,中国医疗机构在各个省份积极开展检测工作,发现全国百日咳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诊疗方案建议对于百日咳疑似患者展开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为确诊病例。随着百日咳的感染基数不断攀升,给百日咳防控带来很大挑战。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在百日咳的诊断和防控中由于精准高效的特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能在短时间大通量准确鉴定百日咳鲍特菌的感染,从而为临床提供迅速的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