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了3例疱疹性咽峡炎,停课5天”
“班上出现手足口病,停课10天”
……
最近部分儿童一个接一个“中招”多个班级发布停课消息这两个病毒到底什么来头?症状有哪些?家长要如何应对?
请家长做好区分和预防能让孩子安然度“夏”。
手足口病 VS 疱疹性咽峡炎哪种更可怕?
孩子莫名其妙发起了烧,嘴巴里长满了“小疱疹”,喉咙痛得啥也吃不下。每年夏天,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忍不住”出来刷存在感。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是柯萨奇病毒A型和肠道病毒71型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手足口病(HFMD)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患者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EV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
由于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感染一种肠道病毒后,人体不会对其他肠道病毒产生免疫,这也是有些孩子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
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可以这样做
① 密切关注孩子状态: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自限性疾病,一般发病5至7天可自愈,对症治疗即可。期间,家长要做好正确退热、口腔护理、预防脱水等工作。
正确退热:高热时遵医嘱服用退烧药物,低热可用物理降温;
口腔护理: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鼓励孩子多喝凉白开水;
预防脱水:小龄宝宝,多喝母乳或配方奶;大一些的孩子,多喝水、吃奶、汤粥、果汁等来补液
② 居家观察:孩子发病后可通过咽部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比较强,所以建议居家隔离1至2周。
③ 大人也要注意:虽然这两种病5岁以下孩子高发,但成人也易感染,尤其是免疫力弱的群体。
④ 五步法做好预防:打疫苗、勤洗手、吃熟食、少扎堆、晒太阳。
如果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高烧持续不退,38.5℃超过3天,同时出现皮疹或疱疹;
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东西、有频繁恶心、呕吐;
惊闹不止、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面色苍白(退热后也不缓解)
肢体频繁抖动、惊跳,睡眠受到严重影响;头痛、眼球上翻、出冷汗,甚至惊厥发作。
来源:广东疾控